close

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春晚(圖)

晨報記者 陳 文
隨著資訊的發達,媒體的無孔不入,這兩天2015年春晚的節目單已經在網上亂飛。沒瞭最後一道神秘的“防線”,再看看節目單裡的內容,讓人對2015年的春晚更無感瞭。

誠然,春晚依然是全世界收視率最高的節目,但這隻不過是憑著中國的人口紅利。事實上,沒有異議的是,春晚再不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曾經年三十晚上全傢齊守在電視機前的場面,恐怕換到如今,會是全傢老少每人捧著一個手機。

因此,春晚的無奈,不僅台中靜電油煙處理機租賃源於創意的無力、人才的匱乏、制度的束縛,更是因為時代的更替而帶來的滯後感—如何做到與時俱進,緊抓人心,恐怕是如今春晚面臨的最大課題。

過去萬人空巷,如今眾口難調

前一段時間,有好事者靜電油煙機出租把美國“春晚”—超級碗決賽和中國央視春晚相提並論,隨後就有人“傲嬌”表示,超級碗怎麼能和春晚比,春晚的收視率依然是全球最高。

台中靜電機出租的確,如果僅從收視率上來看,估計全世界都沒有一檔電視節目能與央視春晚一較上下,春晚自身也難以復制昔日的輝煌。1990年代,春晚曾創造出超過40%的收視率。

從過去的萬人空巷,到如今的眾口難調。這恐怕是近幾年來,每個春晚總導演掛在嘴邊最常說的一句話。這句話的背後或許隱藏著幾層意思—首先,觀眾口味刁瞭,過去幾盤大魚大肉就能滿足,如今卻要涼菜果盤天南地北各類小吃茶點統統備足;其次,觀眾選擇多瞭,即使是年三十晚上,依然有不少電視臺不懼競爭與央視春晚同時段播出節目,更何況還有網絡視頻攜美劇、英劇、韓劇等各路人馬與央視搶人;其三,觀眾自己也變瞭,過去一臺春晚就能滿足全傢人的需求,但如今60後、70後、80後甚至90後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需求,因此,這才得見最近兩年春晚動不動就要靠“小鮮肉”、韓國明星吸引年輕觀眾,同時卻又不敢放棄那些老藝術傢,唯恐丟瞭老年觀眾—因此,作為一臺先天帶有“大而全”基因的文藝晚會,即便強悍如馮小剛,恐怕也隻能雙手一攤。

過去緊扣熱點,如今歌舞升平

回顧過去30多年的春晚,值得一提的是,作為一臺全國性的晚會,春晚總是和社會熱點緊扣在一起。這恐怕是春晚與其他電視節目最大的區別,比如在早期的春晚年代,中國足球是和春晚產生聯系最多的社會熱點,不管是施拉普納的白頭發被拍出5萬天價,還是國安、申花隊隊員齊聚春晚舞臺,都說明瞭足球是那些年全中國最癡迷的事情。

之後,1994年春晚的馬傢軍,1999年春晚的抗洪歌曲《為瞭誰》,2003年春晚的神舟五號,2009年春晚的汶川地震,不少春晚的舞臺上,都少不瞭對當年神州大地上發生的熱點回顧。相比之下,最近幾年的春晚,歌舞升平的畫面多瞭,但緊扣時代主題的話題少瞭。這在語言類節目上的體現尤為明顯,過去的語言類節目之所以好看,正是由於其敢於對當時的社會風氣和事件進行點評和諷刺,而如今的相聲小品雖然偶有觸及,卻總是感覺隔靴搔癢。據說羊年春晚上,終於有體現反腐現象的相聲登臺瞭,希望今後春晚的審查能再寬容些,給更多針砭時弊、緊扣熱點的節目以空間。

過去誰上誰紅,如今誰紅誰上

早年的春晚是整個中國娛樂圈為數不多的造星機器,張明敏、費翔、趙本山、小沈陽……有多少在春晚上一炮而紅的人從此走向全國,達到瞭人生事業的巔峰,以至於到瞭現在還有一個特定的稱呼—“晚會歌手”,來形容那些平時寥寥,但專在春晚等晚會舞臺上大顯身手的歌手。

不過近幾年,春晚的節奏從誰上誰紅,轉變成瞭誰紅誰上,春晚舞臺如今成瞭全國甚至全球明星年底匯報演出的至高點。這當然是件好事,說明春晚開始迎合觀眾、迎合市場,讓真正群眾喜聞樂見的明星藝人站到這個獨一無二的大舞臺上。但對春晚本身來說,這恐怕也是一種落寞,自有瞭“超女”、“快男”、“好歌曲”等綜藝節目後,造星不再是春晚獨傢壟斷的功能,終於到瞭某一天,春晚也到瞭不由自主給其他人抬轎子賺吆喝的時候瞭。

但另一方面,也可以看出春晚在人才發掘上的尷尬。過去是全國向春晚輸送人才,但如今市場經濟瞭,條條框框甚多的春晚未必是每個藝人唯一的選擇。以語言類節目為例,不少相聲小品的藝人,上不瞭春晚還有許多地方春晚可以提供表演的舞臺,甚至因為審查沒那麼嚴格,地方春晚上的語言類節目反響不少超過瞭央視春晚。同時,隨著春晚日漸成為名利場,上春晚也成瞭一個怪圈,老人沒作品卻還要硬著頭皮上,新人有能力卻無奈進不瞭圈子,恐怕在推陳出新上,春晚的步伐還需要邁得更大些。

值得肯定的是,最近幾年的春晚上不再是反反復復那幾張老面孔,春晚也開始喊出“拔掉釘子戶”的口號瞭。憑本事就能上,春晚不再是某些人的專屬舞臺。

觀眾需要什麼樣的春晚?




在感慨過去的春晚是多麼精彩之餘,我們還要想想,觀眾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春晚?在我看來,它必須是沒有小圈子,不拘一格降人才,人人都有機會展現才藝的;它必須多樣化,沒有地域界限,不管是北京的、上海的、香港的、臺灣的或者是國際的,而不是某些地區某些人群特定的表演舞臺;它必須有包容心,不論是諷刺挖苦,還是歌頌贊美,都需有其一席之地;它也必須是去概念化的,風格隨意輕松點無妨,熒屏內外親如一傢更好,而不是誰上瞭春晚就表示政治正確,誰沒上春晚就散發出“出事”的信號; 最後,它必須是與時俱進的,如果還用1980年代的思維、1990年代的語境、2000年代的舞美,來展現2010年代後的中國風貌,這樣的春晚勢必被觀眾所拋棄。

制圖/夏曾珍



本文來源:新聞晨報

責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mzGWA0L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